【自我:擺脫關係勒索,先聽從自己】(下)
孩提時聽過一句話,讓我印象深刻,那句話是:「對所有人都好的,是狐狸。」
這意思是,如果一個人對待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分親疏,對待所有人都非常好,這樣的人不是有所企圖就是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。
我自己雖不這樣看待人際相處的關係,但我深信若一個人對周遭所有的人都極盡所能的付出時,這個人將耗竭自己,將自己踩踏在很低微的位置,犧牲自己,藉此完成他人。
該怎麼從關係的勒索中脫離出來,並且成為自己?
一句可以透露關鍵:有捨,才有得。
在這句關鍵之前,你得先明白「自己要什麼」?
朋友M如果在乎自己,不想讓自己繼續感覺委屈、痛苦,想要生活自由,那麼就得犧牲婆婆對她的期待,拒絕婆婆的要求:假日不能出門,必須料理家族的餐點。
婆婆可能因此責罵M,這是M必須扛起的後果與承擔。
自由與承擔,便是有捨有得的生命奧妙。
我想要自由,那麼肯定會壓迫家庭的關係,一個完全沒有家庭牽絆的人,便是徹底的自由,不會再有人對你有所期待,可能也不會有人再想與你連結,孤單寂寞也可能會接踵而至,這樣的生活面貌,是我想要(承受)的生活嗎?
確定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之後,樂於生活於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,則是脫離關係勒索的第二步。
什麼是樂於我們所選擇的生活?
這意思便是正念:滿足於每個分秒(當下)的時光。
一個朋友U,是一個非常認真帶領孩子的全職媽媽,同時也是一個乖巧孝順的媳婦兒,公婆生病時,是她扛起了照顧之責,一個人盡心盡力的照顧臥床不起的婆婆與公公。
這是一個異常辛苦的日子,但她將婆婆視為自己的母親,沒有怨言的盡力照顧。然而這份照顧,並沒有換來婆婆的善待,反而得到更多要求與束縛。
U並不想推諉照顧的責任,卻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內在糾結的心緒,該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?活於當下是唯一的解套。
為婆婆煮一碗魚湯,這是我們想做的,於是我們去做,料理的過程,無須去期待婆婆會因這個舉動而感動,因為這個舉動是我們想做的,也許是我們自己也想喝魚湯,也許是我們真心覺得喝碗魚湯對長輩身體有益,也也許全家人也能因此喝上一碗好喝的魚湯,因此我們可以很愉快的去享受這個過程,無關最後是否有人讚美(貶損),我們想要的目標都會達成,而這個過程,就是善待自己,讓自己活在當下。
我們永遠改變不了固執人的觀點,因此無須花時間去扭轉他人觀點,我們在過程中作自己想做的,這是我們可以去完成的,僅需仰賴自己的行動,便能完成所有的期待。
前兩天的文章,關於和先生溝通意外而來的孩子,該去該留,這其中的溝通,蘊含了許多自我的完熟,無法足一呈現,因此許多人會聚焦於:先生是不是有被威脅之感,另外兩個孩子是不是被犧牲了,這樣很可憐吧?
於我而言,我無意威脅或犧牲任何人,如果他人覺得被委屈被犧牲,我只能告知我的抱歉,我無意傷害他人,但我得作自己的主人,因此我做出的決定僅僅是回到我個人的選擇,這會讓問題聚焦於「我想要什麼」的單純,從我想要的去取捨,其餘的就是取捨之後我所必須要承擔的後果,無論是先生的憤怒或是孩子的委屈,我都會面對(承擔),畢竟這是我的選擇。
我只是我自己,我能決定的只有我自己,在我自己都照顧不了時,我得先回到自己身上,先照顧了我,行之有餘力,才能生出充足的力量照顧他人,若我聽從先生的選擇,忽略自己的心意,那麼我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懷著懊悔和恨意與先生過日子,我絕對不是先生想要的生活。
至於我選擇之後,先生和孩子該怎麼辦?我想這都是後話了,因為這些事情都未發生,我無從得知未來的發展,但我想,我會在照顧了我自己之後,盡自己最大能力,連結先生與孩子的。
誠懇的面對自己「所想、所要」,再去決定自己的「選擇」,這樣的方式,便是善待自己。善待自己之後,自然就能生出「承擔」的能力,因為這一切都是我選擇的。
這樣的處事方式,適用於任何關係之中。
現在,讓我們回到M的故事裡。
M在家庭關係中,感到壓迫與痛苦嗎?這是我們需要先關注的課題。如果是,那麼M得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!若想要自由自在,想要搬出去,那麼孩子的照顧之責自己能承擔嗎?如果可以,那麼就能大膽的向先生與婆婆說明白自己的想望。
若M仍願意留在家庭中,那麼在大家庭中的關係,有長輩的照顧,自然也會有束縛,如果M真的承受不住假日的責任,可以勇敢的提出來自己的要求,在此之前,毋須要求婆婆改變,而是順從自己的意願即可。當然,提出要求之後,也需承擔後果,那就是家庭可能因此不再和諧,M是否能承擔可能接踵而來的罵名?
人不能貪心什麼都想要得到,在關係中,得先學會取與捨的平衡。
☞8/25線上講座台灣地區已額滿,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朋友仍可報名 https://reurl.cc/ZGk4bg (欲報名請私訊小編)
☞講座成功報名者小編已全數寄發成功報名通知,若沒收到信件請務必私訊小編